疫情之下看婚姻,专业之中话幸福
李凤凡律师团队
前言
突如其来的疫情就像一面显微镜,将婚姻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投影放大在夫妻的眼前,为每个人提供了一次冷静审视自己婚姻的机会。经历了久违的朝夕相处之后,为何有的夫妻感情得到了升温,而有的夫妻情谊却走到了末路?
疫情过后,面对着婚姻的十字路口,我们何去何从?
——向左走:近在咫尺的距离,朝夕共处的感受,给予夫妻第二次认真抉择的机会。
因为性格不合长期处于冷战状态的张某(夫)与刘某(妻),两个人除了在女儿面前还有几句话,大部分时间都是相对无言,双方对这种生活早已厌倦。由于长期缺乏沟通,两个人习惯了自我消化负面情绪,为了避免发生冲突,两个人最默契的选择就是回避,最终导致双方的生活已经完全不同频。2020年春节前两人约定,等到夏天,女儿顺利参加高考后,和平分手,各自安好、互不羁绊。
突如其来的疫情把一家三口困在了家中,女儿忙于备战高考,难得同时居家的夫妻二人却发生了意外的转变——丈夫张某主动承担采买和做饭的责任,他说:“疫情当前,外出采买会有危险,应该由男人为妻儿保驾护航。平时由于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女儿,又逢女儿高考需要补充营养,现在正好有时间弥补对女儿成长的亏欠。”相反,平时整天在厨房忙碌的妻子刘某,却因此突然获得了大量的闲暇时光,身心同时得到了放松,也借此发现了丈夫体贴细致的一面,他只是不善表达而已。张某也深深体会到了妻子的不易,她在忙于事业之余,还把家里照顾的井井有条,把女儿培养的乖巧懂事,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渐渐地,从探讨疫情到八卦闲聊,夫妻二人之间的共同话题在无形之中增多了,甚至能够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随着家庭氛围的改善,女儿的情绪也发生了明显的改观,消除了她对于父母关系的焦虑,绽放出了属于花季的笑容。
现在夫妻二人已经完全打消了离婚的念头,相约在女儿高考后,一起去旅行,享受久违的天伦之乐。
很多时候,人只有在遭遇困境和灾难时,才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内心的孤独,因为有彼此的陪伴,我们的内心也安定了很多。包容、理解、信任、关怀,是夫妻渡过婚姻危机的重要法宝。
——向右走:借此看透了婚姻的本质、看清了对方的本性,余生不愿继续将就。
于某(夫)和胡某(妻)已经携手走过35年的婚姻,风风雨雨、吵吵闹闹。于某性格暴躁,经常因为家庭琐事打骂妻子。虽然一路坎坷,但胡某认为尚未到离婚的地步。况且儿子已经在异地成家立业,未来也只有老夫老妻相伴余生,不愿孤独终老的胡某选择了不断地委曲求全、自我疗伤。
这场疫情把夫妻两个人困在了狭小的空间,常年被忽视的矛盾已无处遁形,经历了半个月的积攒与摩擦终于暴发。2020年的正月十五,本应是举家团圆的元宵佳节,却成为了疫情防控的重要节点,然而于某全然不顾特殊时期的隔离要求,无视自己与家人的身体健康,执意要去远郊的弟弟家过节,因胡某善意的劝阻再次对其大打出手。胡某挣脱后躲进卧室,将卧室门反锁,本以为于某冷静下来就没事了。不料于某却变本加厉,拿出菜刀猛劈卧室的门锁,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胡某第一次选择了报警求助。看着为阻隔疫情传播而全副武装的警察,于某并没有对自己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感到歉意,相反却以“疫情当前,不方便外出”为由不配合警方去派出所做笔录。无奈之下,只能由胡某作为报案人随同警察去往派出所。尽管身体没有遭受严重的伤害,但是胡某却坚定了一个信念——离婚。
面对着灾难与生死,胡某却看清了自己的婚姻,丈夫于某极度自私的行径已经触碰了她最为脆弱的神经,既然不知道明天与意外哪一个会先来,那么不如利用余生找回自我、活出自我。
疫情隔离产生的被动余闲是发觉问题的土壤,家庭问题不是从天而降的,它一直存在,只是在生活的节奏突然放缓之后,曾经寄希望于依靠时间解决的问题突然被放大了,并且没有空间可供逃避。
追踪夫妻感情破裂的“元凶”
1.性格不合
依据2019年民政部公布的离婚纠纷大数据显示:77.51%的夫妻因感情不和决定离婚,73.4%是女性主动提出,婚姻的七年之痒变成了三年之痒。“夫妻双方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变化,当一方的变化速度快于另一方时,夫妻双方的思想与物质等不再同步,婚姻就会出现裂痕。而女性比较敏感,更容易意识到这一裂痕,于是更容易提出离婚。”婚姻分析师詹春云曾分析说,对离婚的恐惧心理消除之后,人们更难以忍受糟糕的婚姻生活。当代人们更加注重婚姻的质量,尊重内心感受,关注自己精神世界的需求,不委屈、不将就。
专家建议:情感作家苏芩说:“幸福,大概就是找了一个愿意听你说废话的人。”疫情隔离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焦虑感,从而引发负面情绪的迅速膨胀,将日积月累对于婚姻的失望无限放大,最终在琐事里耗尽热情。此时此刻,唯有沟通是消磨琐碎的利器,沟通的背后,是对一个人信任,也是让对方理解自己的一个窗口。但良好的沟通绝对不是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对方,面对矛盾时,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包容,珍惜最亲近的人。至少,我们被困在家里是幸运的,有多少人被永远的困在了2020年... ...
2.家庭暴力
近些年,我国家庭暴力形势严峻,“因家庭暴力向法院申请解除婚姻关系”占比14.86%,位列离婚原因的第二位。据统计,全国2.7亿个家庭中,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妇女高达25%,而家庭暴力受害者有近15%是男性。青少年罪犯中有10%从小就生活在家暴环境中。每年约40万个解体的家庭中,25%缘于家庭暴力。特别是在离异者中,暴力事件比例则高达47.1%。
面对家暴,我们常说绝不纵容,但由于旧观念、取证难等问题使得很多被家暴者都不敢说。而这14.86%的人,可以说是在反家暴法和婚姻法之下,勇敢迈出的一步。
专家建议:在当前特殊时期,因家庭成员长期赋闲在家,导致矛盾频发,一些甚至演变为恶性家暴事件。家庭暴力只有“零次”和“无数次”的区别,如果此时不幸遭受家暴,受害人一定不要因为疫情而选择隐忍,应及时向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妇联反映或向公安机关报警救助。对于情节比较严重的家暴行为,受害人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受害人注意留存报警记录、验伤单、告诫书、受伤照片、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短信微信微博邮件等电子资料、医院诊断证明、投诉资料、村委会居委会情况证明、加害方的自认、加害方承诺书等证据,以便日后据此提出离婚诉讼或追究加害方的法律责任。
3.情感不忠
《婚姻法》第四条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夫妻之间的忠实,主要是指夫妻之间的专一性生活、不为婚外性生活的义务,违反忠实义务的行为主要有通奸、重婚、同居。
疫情之下的居家隔离与登记制度,是婚外情集中暴发的“温床”:一类是在突然的、长时间的夫妻共处之下,语音通话、传递信息的私密性严重降低,婚外情的蛛丝马迹被对方察觉;另一类是婚外情一方被传染,在追查旅居史和密切接触者的过程中被暴露行踪。
专家建议:通话记录、聊天信息、疫情登记信息等可以作为“出轨”“婚外恋”等违背夫妻忠实义务的佐证,但是,是否能够就此认定为《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同居”“重婚”的过错形式,仍需从双方关系的持续性、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考量,能否作为感情破裂的依据还需视证据的具体情况而综合判断。此外,如果过错方自认或者已有证据足以认定“同居”“重婚”的事实,离婚时无过错方还可以就此主张离婚损害赔偿。
4.原生家庭
每个人的原生家庭都各有不同,父母都疼爱孩子,孩子要孝顺父母。所以当一个小家庭组成之后,避免不了和原生家庭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八零后、九零后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的婚姻普遍是“4:2:1”或“4:2:2”模式,原生家庭4位老人对子女更是格外关爱,这份关爱传递到第三代更是无私无悔的付出。年轻的夫妻也习惯于依赖自己的父母帮忙打理生活起居、照顾抚养下一代成长。这种情况下,因理念不同、习惯不同、角度不同的几个家庭参杂在一起,难免会发生众多矛盾。特别是婆媳之间的矛盾基本在绝大多数家庭里都会出现。
专家建议:父母学会放手、子女学会独立。子女结婚后,需要从自己的原始家庭分离出去,父母和子女都要从内心转变各自的角色。作为父母,要认清子女已经是他或她小家庭的一员,要相信子女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作为子女,要认清自己不再只是父母的孩子,更是一个丈夫(妻子),更是一个父亲(母亲),要承担起对自己的伴侣和孩子的责任。父母和子女间要把握好界限尺度,父母不越位,子女不缺位,保持“一碗汤的距离”,近了太烫,远了太凉。
5.经济失衡
每个家庭都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细胞,在每一个细胞的内部又有着各自的结构与功能,如果一旦出现结构失衡,必然会影响婚姻的稳定性。现代家庭中最突出的结构失衡,便是因双方经济地位悬殊而导致:一类是经济收入失衡,如果一方在经济上依赖于对方,很容易导致自身的家庭地位下降、“话语权”被削弱;另一类是经济管理失衡,不管双方在经济收入方面是否失衡,但如果一方完全掌握财政大权,则会导致另一方对于家庭经济情况失去控制权甚至知情权。上述两类结构失衡的共同点为弱势一方无法自主决策经济的支出与分配,甚至会对婚姻关系丧失安全感与信任感。因中国社会传统普遍以男性为家庭收入的主力军,尤其是在子女出生之后,部分女性选择全身心的投入家庭生活和子女抚养,这一矛盾点更多的体现为女性在家庭经济中处于弱势地位。
专家建议:家庭所有的矛盾几乎都与经济矛盾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夫妻双方应当共同探索、建立相对合理的家庭经济制度。首先,应当认同、尊重各方对家庭的贡献度,不能单以收入能力进行衡量,从而否认了另一方对家庭的付出。其次,掌管主要经济的一方应做到适当透明,让另一方的安全感不失衡。再次,解决家庭矛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各自拥有独立的自我界限,无论是物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经济失衡问题亦是如此,应当合理安排经济支配权,主辅兼顾,让双方都具备一定的决策权和话语权,彼此不干涉、不侵入,但是可以民主讨论,交流想法,让情感有更多的连接。
6.教育冲突
由于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的个体差异,两个人很难在理念上实现完全的同步、同频。一个家庭中,无论夫妻之间分工如何,总呈现一方主外、一方主内的婚姻结构,子女教育的重任一般会落在主内一方的肩上。主外的一方在"被迫"回归家庭生活后,突然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子女的教育问题,进而开始“插手”和“发声”,导致主内一方的话语权与存在感被削弱,引发家庭内部结构的失衡,激化矛盾。
专家建议:因子女教育的小细节而引发家庭矛盾,事实上与双方最初的想法都是背道而驰的,如果因此导致感情破裂那真的是得不偿失。在孩子的成长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一个独立健康的人格,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还有感受爱和爱别人的能力。如果夫妻因为教育理念不同而发生争执,不妨在第一时间想想各自的初衷,互敬互爱、理解包容的家庭氛围是对孩子最好的言传身教。
结语
有人说,婚姻的本质是团队合作,人格越完善,爱情越成熟;观念越相似,行为越一致;性格越互补,关系越稳固。因而,无论是人格,还是以人格为基础的认知,双方保持同步才能呆在同一个世界里。
生活本就不易,男人有苦,女人有难。大多家庭中男人仍是顶梁柱,是主心骨,一个家男人很重要。但是经营家庭女人是总舵手,女人让家有温暖、有笑声、有滋味、有爱的味道。女人善用智慧,用心经营,家才能驶向幸福的港湾。
婚姻和人一样,她也是有生命的,几十年的历程中生病是大概率。婚姻最大的伤害不是战争,而是无话可说。婚姻中一旦沟通出现障碍,一定要及时给婚姻进行体检,做到及时调整,及时改变,让夫妻感情能够及时修复,婚姻危机及时处理。只有这样婚姻寿命和人体寿命才能等长!即便最终走向了分离,也希望夫妻之间最后一次守护彼此,好聚好散,再见不必伤害,回首无悔相伴。